2月26日,中國建材集團節后在總部召開領導干部談心會。集團董事長、黨委書記宋志平圍繞“怎么看待集團的工作、怎么講好集團的故事”,作了題為《中國建材:光榮與夢想》的重要講話,深度解讀集團的戰略思路和文化。副董事長、黨委副書記劉志江主持會議并作總結。總經理、黨委常委曹江林代表經理層作了表態。集團領導班子成員、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。 宋志平從六個方面系統回顧集團發展、總結集團戰略思路和文化,強調講好集團故事,深刻理解集團經營之道和認知基礎,進一步增強信心。 一是成績輝煌、實力雄厚。宋志平回顧了集團歷程,列舉了集團成績,強調了集團的優勢。兩材實際上都是從建材局走出來的,2000年脫鉤時很多院所分別進入兩材的前身中新集團和中非集團,當時還有管莊院和天津院,后來進入到工委管理,天津院跟中材并到一起,管莊院跟中建材并到一起,形成了兩材,2016年8月26日兩材重組在一起。2002-2017年的15年間:從原中建材和原中材兩家收入36億元到新集團收入3042億元;連續7年進入世界500強,在國資委業績考核中多年榮獲A級。 中國建材集團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建材制造商,全球最大的建材綜合服務商,也是全球先進的新材料開發商,有工業規模、有創新能力、有核心競爭力:強大的上市公司群:控股15家上市公司,參股10家左右;六個“世界第一”:水泥、商混、石膏板、玻纖、風機葉片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一,水泥、玻璃國際工程市場占有率65%;新材料:石膏板、玻璃纖維保持強勁發展;持續培育高性能碳纖維、超薄電子玻璃、光伏玻璃、鋰電池膜等一批新能源材料,且實現工業化量產;科研:擁有26家國家級院所,3.8萬名科技工作者,上萬個專利;改革:中國建材集團是國資委四項改革試點單位,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、落實董事會職權、兼并重組以及成員單位員工持股試點;中央“混合所有制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研究”課題組成員單位。
中國建材集團實力雄厚、潛力巨大,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邁進高質量發展階段,向世界一流挺進。世界級建材企業紛紛來訪,參加世界水泥高峰會等等,凸顯了我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,說明了我們是一家受人尊重的公司。 中國建材集團是很會賺錢也很值錢的企業。2017年社會貢獻總額達668億元,雖然我們起步沒有多少資產,但現在我們的規模和能力在基礎原材料領域是領先的,這是很不容易的。我們還是重資產投資,但我們現有的石灰石和土地等資產有巨大的升值空間。 核心觀點:充分肯定集團的成績;看到集團的優勢,集團有研發平臺、有核心技術、有一流的產業、有很強的國際化能力,集團不光會掙錢還很值錢;要增加企業的自信心,人不自信誰人信之;讓信心成為激發集團上下向新目標奮斗的牢固基礎。 二是清晰的發展戰略。宋志平在會上進一步明確集團的戰略思路。中國建材集團是一家戰略驅動型的公司,先想清楚干什么、怎么干、路徑是什么。兩材重組后集團重新完善了戰略,提出三大戰略,明確戰略定位、六大業務平臺,包括三足鼎立的上市公司的業務。三大戰略:創新驅動、綠色發展、國際合作;戰略定位:行業整合的領軍者、產業升級的創新者、國際產能合作的開拓者;六大業務平臺:基礎建材平臺、國際產能合作平臺、三新產業發展平臺、國家級材料科研平臺、國家級礦山資源平臺、金融投資運營平臺;“三足”鼎立發展態勢:水泥、新材料、工程服務;業務發展“三條曲線”:精耕細作建材業務、大力發展新型材料、積極培育研發及技術服務等新業態;“四化”轉型: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、國際化;“六個一”國際化發展目標:到2020年,集團國際業務要做到10個迷你工業園、10家海外倉、10個海外區域性檢認中心和國際實驗室、100家建材連鎖分銷中心、100個智慧工廠管理、100個EPC項目。 核心觀點:集團是一家有戰略思路的企業,這些年的快速發展是戰略驅動型;集團干部要深刻理解集團的戰略;在發展過程中堅守集團的戰略;隨著外界的環境和條件的變化,不斷完善我們的戰略。 三是聯合重組的發展路徑。宋志平解析了集團成長發展路徑。中國建材集團不是單純靠自我發展起來的,實際上走了一條聯合重組的發展路徑。世界上的大企業絕大多數都是靠重組起來的。我們從聯合重組發展過來的原因很簡單,我們初始并沒有什么工廠,但我們又是一家央企,有一定的優勢。我們的格局大,吸引力比人家強,不受地域的限制。 “兩個輪子”和“四大發展”模式:兩個輪子:通過聯合重組與資本運作兩個輪子奠定行業領軍企業地位;聯合重組主要是解決我們的企業資源從哪兒來,資本運營是解決資金從哪兒來;四大發展模式:確定資本運營、聯合重組、管理整合和集成創新四大發展模式,系統解決資金、資源、效益、技術等問題,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。其中關于技術的來源,不是簡單的進行模仿創新和引進、吸收再創新,而是采用集成創新的模式,即把各種創新要素集成起來的創新模式。 混合所有制道路:在市場倒逼下提出“央企市營”;通過混合所有制,不光引入了資金,關鍵是引入了機制;通過引入機制,我們引入了企業家精神,引入了張毓強、張國良、唐志堯、賈同春、孫杰、歐木蘭等一批“癡迷者”。 混合所有制增加了我們的視野,放寬了尋找“癡迷者”的面,《隱形冠軍》這本書中講選人比選業務還重要,“癡迷者”可遇不可求。 經歷的央企重組路徑:“五合一”:2005年建材院和輕機進入原中建材、天津水泥院進入原中材、2016年原中建材與原中材重組;兩材重組的戰略意義:服務國家戰略、深化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建設“一帶一路”、增強國際競爭力;整合優化:始終高度重視整合優化,特別是兩材重組戰略規劃、總部機構、二級平臺、制度體系和品牌文化、組織板塊、水泥業務、國際工程業務、產融、產研“四大優化、六大整合”。包括我們集團層面從30多個部門變成12個部門,30多家二級企業整合成13家企業;現在正在展開小兩材整合。 多品牌市場組合:在品牌標識上倡導包容,比如集團重組后延用CNBM標識,同時保留SINOMA標識;在國際工程領域進一步推廣SINOMA品牌;集團下屬企業還有巨石、龍牌等品牌。統一的標識和多產業、多品牌的組合,符合集團一路重組成長起來的實際,是我們的一大特點和優勢。 核心觀點:聯合重組、整合資源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大集團的發展途徑;集團的四大發展模式是集團發展的主線;混合所有制既重組了資源又引入了機制;央企市營是集團改革的方向,核心是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內部機制;整合優化是集團重組成功的保證,是集團建立核心競爭力的保證;集團統一的標識系統和多品牌的產品服務,考慮到了集團的統一性和現有市場品牌的含金量。 四是優秀的管理團隊,豐富的管理經驗。優秀管理團隊:積極進步型董事會,負責任的黨政領導班子,能打硬仗、經得住考驗的干部隊伍;通過大家共同努力,完成了兩材無縫對接、壓減、小兩材合并等重點工作。要進一步強化嚴格的選人用人制度,加大對中青年干部的培養力度,辦好國家行政學院中青班的培訓(增加到四期),大力提拔70后和80后干部。完善的制度體系:公司治理、安全生產、黨建工作、員工手冊四個部分的規章制度。有效的會議制度:黨委會、董事會、辦公會、月度經營分析會、每年歲末年初的會議季,統一思想,明確思路。堅持會議制度,是集團的管理基礎。 堅持踐行“格子化管控”、“八大工法”、“增節降工作法”、“六星企業”、“五有干部”等管理工法:格子化管控:治理規范化、職能層級化、業務平臺化、管理精細化、文化一體化;八大工法:五集中、KPI、零庫存、輔導員制、對標優化、價本利、核心利潤區、市場競合;六星企業:業績良好、管理精細、環保一流、安全穩定、品牌知名、黨建先進;五有干部:有學習能力、有市場意識、有專業水準、有敬業精神、有思想境界。 核心觀點:把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董事會的決策體系結合起來;黨委會、董事會、經理辦公會有序運作;集團管理工法是行之有效的,是集團的寶貴財富,集團以制造業為基礎,基礎管理是企業的硬功夫;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管理來保證,領導干部要具備世界一流的管理水平和能力。 五是團結向上的企業文化。核心價值觀:善用資源、服務建設;文化理念:創新、績效、和諧、責任;行為準則:敬畏、感恩、謙恭、得體;四個精心:精心做人、精心做事、精心用權、精心交友;企業氛圍:黨建文化、企業文化、親清文化、環保安全文化“四化融合” ;企業品格:環境保護、熱心公益、員工發展、世界公民。 核心觀點:團結向上的文化是集團文化取向,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團結;要多看到長處,取長補短;要堅持發展好文化,好文化看似嚴格而有益,壞文化看似舒服而有害,要讓好文化同化壞文化,不能讓壞文化同化了好文化;要維護和熱愛集團文化,領導干部應是集團文化的引領者,集團本部是集團各單位的文化引領者,要以上率下;要創造“四化融合”的企業氛圍,樹立企業良好的品格;文化只有落實到企業經營管理各層次,真正深入人心才有力量。 六是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。隨著國家進入新時代,中國建材集團也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。宋志平提出,我們有清晰的戰略、獨特的發展路徑、優秀的管理團隊、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團結向上的文化,在通往世界一流的進程中有非常好的基礎,一定要走出一條有中國建材特色的高質量發展道路。 走高質量發展道路,要看清社會經濟大環境對企業的影響。經濟進入新常態,“后工業時代”到來,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淘汰落后、淘汰低端產能的同時要向中高端邁進;科技進步加速,AI智能化時代到來,改變企業的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,對制造業影響尤為巨大;氣候和環境問題突出,綠色發展的時代到來,環保成本越來越高,改變傳統制造業。兩個牢記:在發展中我們要清楚自己的短板和特殊的市場壓力,牢記中國建材是底子薄、基礎差的“草根央企”,牢記中國建材是身處充分競爭領域的央企。 走高質量發展道路,要解決從大到偉大、解決強和優的問題:經濟高速增長解決的是“有沒有”的問題,而高質量發展解決的是“好不好”的問題。對企業而言,高速增長解決的是企業規模的問題,解決“大”的問題,而高質量發展解決的是“偉大”的問題,解決“強”和“優”的問題。凡是高速增長到一定水平就迅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,就能實現從優秀到卓越、從大到偉大的跨越,成為百年老店;而凡是一味追求速度和規模的,就會遇到種種危機,可能失敗甚至會轟然倒下。 走高質量發展道路,要明確集團近期和中長期發展目標。分三階段實現世界一流的戰略目標和發展愿景:到2020年,實現營業收入3500億元、利潤總額200億元、企業個數控制在1200家左右、資產負債率低于70%,基本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;到2035年,營業收入翻一番、利潤總額500億元左右,創新能力、盈利能力、管控和治理能力、市場競爭力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,全面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;到2050年,營業收入超萬億、利潤總額上千億,成為超世界一流、受世界尊敬的偉大企業。三階段目標的確立,一方面是考慮與國家戰略、十九大報告發展階段相吻合,另一方面是考慮打造百年老店,按照既定目標來配置資源。 走高質量發展道路,確保實現近期和中長期發展目標,實現從大到偉大、從大到卓越的跨越,要重點抓好六大措施:做強主業:要聚焦主業、做強主業、提高主業發展質量;要按照業務歸核化原則,非核心業務、邊邊角角的業務要逐漸去除,加強利潤平臺建設,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。瘦身健體:調整優化業務結構、組織結構和人員結構,未來三年在企業個數已經壓減20%的基礎上,爭取再壓減20%左右,這也是實現提質增效的基礎。降低杠桿:通過資本市場的融資,市場化和法制化的債轉股,再加上企業利潤積累和壓縮兩金,把杠桿降下來。破除谷倉:從戰略層面認識谷倉存在的客觀性和谷倉效應的危害性;在制度層面精心設計,加大整合優化,增強協同性;建立強大的企業合作文化,強化團隊精神。創新轉型:繼續加大創新力度,依靠技術、依靠創新,不斷增強企業競爭力,使企業真正實現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和國際化“四化”轉型。機制革命:要進行機制革命,建立起有效機制,讓干部員工更多地分享企業發展的紅利,增強企業凝聚力,煥發企業活力。 核心觀點: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,面對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、AⅠ智能化科技、氣候和環境問題,中國建材集團要通過六大措施,積極調整,提高發展質量,邁入從大到偉大的新征程,打造“百年老店”,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。 曹江林代表經營班子表態,一是堅決貫徹落實集團董事會、黨委會的部署安排,特別是宋志平董事長談心會上的講話精神,對集團的過去、現在和未來都充滿信心,講好中國建材集團這個完整的故事;二是堅決團結大家開展好各項工作,在新的一年做出成績;三是堅決完成2018年的經營任務。 劉志江在總結中強調,宋志平董事長系統總結了集團發展,可以說憶往昔崢嶸歲月,看今天事業有成,展望未來前程似錦。講到集團的成績、戰略、路徑、團隊、文化、困難、措施,可操作性很強。一路走來,大家都歷歷在目,要傳承、繼承、發展好集團的戰略思路和文化,在各自崗位中落實好、做好集團的各項工作。 |